2014年9月21日 星期日

創新系列之創新與策略關鍵

品牌專欄作家 / 張蕙娟
728X90
在我超過台灣百家企業一對一的拜會中,對於創新的思維,幾乎一百家CEO都強調「創新」是企業最重要的事情!依據策略大師哈默爾說的:「現在想像力和創新能力幾乎和專業能力一樣重要」、「企業內有創新訓練嗎?」他也認為創意是可以訓練的。就像高爾夫球一樣,經由教練是可以引導出來創意的。但是一百家台灣企業有多少家願意有系統訓練及投資於員工創新的訓練經費?我相信低於十分之一吧?
現在企業要的人才究竟是勤奮努力的人才?還是專業人才?還是主動自發會搜尋企業面臨問題,進而把挑戰化為轉機?有創造力的人會從其他產業中,跳出既有產業框架,並且讓員工自己願意成為能夠創造價值的員工!那麼企業主CEO本身給予什麼環境及訓練讓這樣的人才出現呢?我相信是現在台灣企業要面臨的問題。
哈默爾大師說:「很多企業都有創新競爭優勢的口號、最佳解決方案及提高競爭力的方式,但是哪個企業強調愛、和平、正義等口號?具備人性的價值才能有人去做真正的創新。」因此企業如何創新管理環境將是重點。
台灣企業在進入商業市場時,往往非常注重市場策略的規劃,但是哈默爾大師說:「策略已死、創新為王。」我非常同意這個論點。因為策略有其時間性的限制,而且問自己和競爭者差異點何在,往往自己都看不透徹。此外在規劃策略時,往往沒有立即性執行,那麼商業市場的變化就將策略效益整個推翻了;或是被競爭者很快速的摹仿,因此原先規劃的策略就過時了。這時候企業的創新策略就又要開始了,因此創新是一條漫長的路。對於企業來說,創新是一條投資長跑競賽,如何持續及永續做下去?就是打敗競爭者最佳的一條路去走,並且加快創新速度。
所以創新策略的三個基礎思維,就是需要在企業體中發芽深耕的基因。當然以製造者為核心能力的台灣產業界,其實一直有著「如何給予員工自由創新」及「組織紀律管理平衡」的困擾。因為控制和自由基本是兩相衝突的。但是這還是可以處理的,只要CEO思考如何將思想融入既有規則即可,因為管理條款的創新也即將一起變革的。
[圖一]創新策略基礎思維
[圖一]創新策略基礎思維
很多台灣企業常常想到策略的創新,需要投資很多資本,也夾帶著非常大的風險。其實有時小小的創新風險需要的是大膽的行動力。當然第一步是和誰一起創新?產業界朋友?還是企業界聯盟?這些都可以降低創新風險集資本。但是最原始的源頭,仍在於你是否擁有創新大膽、足以將競爭者拋在腦後的策略?很多企業對創新投資很多,卻不先做小規模測試計畫。是因為要搶占商機?是因為自己覺得十足把握?其實在膽大創新之下,中國人的古語說得好:膽大心細!就是這樣的方式而已。
台灣企業的創新策略都在產品端,都是商業市場端。但是對於人才管理及培育,卻一直不敢於嚐試與投資。其實未來十年內的企業決勝點在於「誰取得最多?誰取得最強的人才?」才是優勝者。因為企業的策略在人!策略的執行在人!而商場的優勝也在於人!種種人的因素太多太難!因此創新首重管理方式的創新!這就是創新如何融入策略端。而改革與變化的速度將決定企業存亡的機會比例。
企業的創新策略往往都CEO做決策,或是由一小部份高層人員決定!在組織小時,那是非常快速、極好的策略方式;但是在人多時,組織變成跨國性組織及成員的時候,這樣的決策方式其實是不創新的。而也往往看見企業失敗的因子在其中,因為企業體內其他人員只是遵守策略來執行,並沒有參與策略的關係,進而覺得這樣的策略成敗也不在自己。因此往往規劃者是規劃者,執行者是執行者!溝通及參與度低的時候,企業的策略必然是失敗的!因此如何創新管理制度?提升人才創新能力繼而訓練創新?這種種課題都在於企業CEO如何來將創新議題融入企業人才培育工作,進而得到由創新人才提供的創新策略、創新地執行,得到企業在商業市場上的最終勝利!
台灣企業一開始都是由「英明的領袖」帶領衝鋒陷陣、殺敵致勝而成功的,但是企業體制一旦成長大到一個國際規模時候,如何讓企業CEO變成「領袖的英明」?這才是考驗一個台灣企業創新能力,以及在策略執行上最終成功與否的關鍵了!我真的衷心敬請台灣企業領袖最終都是「領袖英明的領導企業前進」,而不是「統御企業前進」,讓企業的創新淪為口號而已。
這樣的台灣產業未來才真的具備多元競爭力,而台灣年輕人的未來也才不會只是22K而已。所有的創新其實只在於觀念、只在於一念之間就會成功或是失敗,我們豈可不謹慎而行?
文章部份內容參考引用:引領思潮的策略大師哈默爾/2012訪台全紀錄文字

文章轉自: Bpaper品牌好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