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收入銳減?!拼命轉型的《紐約時報》

在這個紙媒逐漸沒落的時代下,《紐約時報》也不能倖免。儘管他們做了改版網站等一系列的努力,但是廣告收入依然下滑的厲害。在數字化時代,《紐約時報》如何既做好媒體,又做好一個聰明的生意人? 原也設計今天要跟大家分享拼命轉型的《紐約時報》的故事, 在紙媒收入下滑的大背景下,執著的媒體人只能將希望寄託在那些聲譽卓著的報刊上——也許它們可以成為扭轉頹勢的中流砥柱。 但現實總是太殘忍。 進入數字化時代後,《紐約時報》同樣陷入收入下滑的困境。 2013年,這家媒體的整體收入僅為六年前的一半。於是它們決定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一個有追求的媒體不可能看著自己走向窮途卻什麼都不做。 2014年年初,《紐約時報》網站進行了七年以來的最大改版。隨後他們不斷拋出一系列新的收入提升方案,比如嘗試新的廣告形態,推廣新的數字內容收費產品……但努力和努力的效果常常不成正比,從最新季度財報來看,有一部分利好趨勢,但總體成效仍不明顯。 根據近日發布的財報,《紐約時報》第二季度收入為3.89億美元,同比下滑1%,運營利潤5570萬美元,同比下滑21%。究其原因,依舊是老問題:廣告收入下滑速度過快,訂閱收入的增長不能彌補該缺口。該季度,《紐約時報》廣告收入1.56億美元,同比下滑4.1%,訂閱收入2.1億美元,同比增長1.4%。 rootdesign_140801_09 被《紐約時報》寄予厚望的四個增收方案 1.原生廣告 年初改版後,《紐約時報》首次在網站首頁推出了原生廣告。這些廣告和日常發布的新聞稿件極為相似,但其實是由廣告贊助商提供,因此可以看成是付費文章。 當原生廣告出現在主頁時,會有突出的標識進行說明。比如標題周邊會有藍色的邊框,前面還有一條免責聲明,提示這類文章是由其他公司“付費購買和發布”。 2.Times Premier:高級內容付費服務 這是今年4月推出的一項全新的內容付費服務。面向的用戶群是是對《紐約時報》深度內容需求更大的讀者。定價45美元/月(4週)。 服務內容包括: Times Insider欄目內容閱讀。該欄目僅面向Times Premier用戶。裡面會提供《紐約時報》深度報導背後的故事。把一些沒有寫進公開報導的內容在這裡呈現出來。 Times Talk視頻訪談。 《紐約時報》記者採訪各類名人的視頻集。 每月兩本免費電子書。書籍的內容是根據相應主題,蒐集並整理《紐約時報》報導過關於該主題的內容,製成電子書供閱讀。 每月四款填字遊戲。提供特別設計的《紐約時報》填字遊戲。遊戲由填字遊戲主編Will Shortz專門設計。 免費分享數字版閱讀權限給兩位家庭成員。將12週的紐約時報數字版訂閱作為禮物分享給三個朋友。本人自己可免費獲得所有數字版閱讀權限。 NYT Now:移動端重磅新聞閱讀 該移動應用和Times Premier服務同時推出。定價7.99美元/月。 應用上的內容分為兩類:由編輯挑選《紐約時報》當天各個欄目頭條新聞進行推送;另一類新聞即編輯挑選的其他新聞網站的優質新聞內容,點擊標題後跳轉到其它新聞網站。 用戶如果只在應用中瀏覽新聞標題和摘要,並不需要付費。每月可免費看10篇全文。若超過該數量,才需要付費成為會員。 NYT Opinion:移動端評論和專欄內容閱讀 《紐約時報》在6月推出了一個全新的應用NYT Opinion。定價5.99美元/月。 該應用提供《紐約時報》各個評論欄目、專家約稿類的內容。和NYT Now一樣,每月可免費看10篇全文。超過該數量後,需付費成為會員。 NYT Opinion也提​​供編輯挑選的其它網站優質評論內容。用戶點擊後跳轉到其它網站。 三項內容付費訂閱服務促進了第二季度的付費用戶增長。截止到第二季度,《紐約時報》數字內容付費訂閱用戶數為83.1萬,增長了3.2萬。 數字內容收入為何僅佔五分之一? 即使《紐約時報》今年已經開始不斷豐富內容付費類產品,但對收入和實際付費用戶增長的拉動效果仍不高。 傳統紙質版帶來的收入依舊遠遠超過數字版收入。根據《紐約時報》2014年第二季度財報數據,來自紙質版的收入佔比73%,數字版收入佔比僅為21%。 數字訂閱付費規模難以快速擴大,影響因素包括以下方面: 1.收費模式單一 《紐約時報》在數字內容付費訂閱方面的方式顯得極為單一。除了紙質版訂閱每月約30美元的訂閱費,數字版訂閱收費模式分為三個套餐: 網站+手機應用:15美元/月; 網站+平板應用:20美元/月; 所有數字版閱讀權限:35美元/月; 收費方案的模式單一化讓讀者並不能很快感知到購買付費服務的優勢。尤其在社交網絡上消費內容時,用戶對於內容來源的重視程度削弱,對於單一媒體的忠實程度也降低。 《紐約時報》今年開始嘗試的內容收費方式發生改變。基本思路就是利用不同層級的內容產品組成不同的收費服務。 2.創新者的窘境 對於擁有一個成熟傳統業務的企業而言,想要放棄自身熟悉且高利潤的模式,做一個新領域的創新者並不​​容易。 《紐約時報》也陷入了這樣的窘境。 《紐約時報》的數字版訂閱定價和紙質版的訂閱價基本相同,甚至更高。這導致部分讀者寧願繼續訂閱紙質版,因為訂閱紙質版後可自動獲取所有數字版的閱讀權限。 當接近73%的收入依舊來自傳統紙質業務時,傳統媒體難以割捨過去的業務模式。無論是內容生產者,還是銷售團隊,對經營數字內容的重視程度無法提升。 3.後廣告時代的消費模式未知 如今《紐約時報》已經進入了“後廣告”時代,訂閱費用以54%的收入佔比超過了佔比40%的廣告。而在2000年,訂閱費用的收入佔​​比只有26%。 向用戶收費卻並不容易。此前《福布斯》專欄作者Greg Satell就表示過,媒體行業的黃金定律是,讓廣告主為自己的用戶掏錢永遠比讓用戶為內容掏錢來得更多。 進入了後廣告時代後,《紐約時報》想要從訂閱收費中挖取更大的利潤變得困難。與此同時,在線廣告的收入又多集中Google、Facebook、Yahoo等互聯網公司。 《紐約時報》需要解決的的問題就集中在,如何發現更多觸達用戶的渠道,並以符合互聯網內容消費習慣的策略把內容聰明地賣出去。 rootdesign_140801_08 結語:做個好媒體,同時做個聰明的生意人 即使面臨長期的營收難題,​​《紐約時報》依舊是這個時代貢獻優質內容的重要媒體。對於它的忠實讀者而言,《紐約時報》似乎應該堅持繼續提供優質的內容而不是花更多心思去賺錢;而對於其他媒體機構來說,《紐約時報》的轉型某種意義上被賦予了“帶頭大哥”的色彩光環——你成功了,大家才能找到出路。 但對於《紐約時報》自身來說,它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讓自己在數字化時代,更好的活下去。 在朝這個方向努力的過程中,《紐約時報》已經借助四個營收新方案證明了自己改變的決心和速度——但這些還遠遠不夠。當數字閱讀流量已有超過一半轉向移動端時,如何借助產品層面的變革,來找到更具效率和可持續性的營收模式,是《紐約時報》需要繼續思考的主題。 好媒體的準則在各個時代都不會變。但好生意是什麼樣的,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答案。 社交媒體改變新聞報導方式 美國印地安那大學新聞學院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在美國,負責每日新聞製作的記者、編輯和製作人對當前的工作感到不滿。他們認為工作缺乏自主權,而新聞行業正在向錯誤的方向發展。 這一調查名為“數字時代的美國新聞工作者”。與2002年時的調查相比,此次調查顯示,美國新聞從業者​​的平均年齡有所增長,更多人擁有了大學學歷,同時對美國兩黨的傾向性有所下降。不過,在所有新聞從業者​​中,男性人數仍遠遠超過女性,而少數族裔的比例也低於社會平均水平。 調查同時發現,目前在每日工作中,美國新聞從業者​​更加依賴社交網絡。許多人使用社交網絡去關注突發新聞,並了解其他新聞機構正在進行什麼報導。在新聞從業者​​中,社交媒體較少被用於檢驗信息真實性,以及對消息來源進行採訪。大部分人都認為,社交媒體幫助了他們的工作,使他們更好地與讀者互動,並使報導速度更快。不過,只有很少人認為,社交媒體減少了他們的工作量,提升了效率,幫助他們報導更多新聞,或提升了他們的可信度。 以下是此次調查結果的要點: ——59.7%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新聞行業正在走向錯誤的方向。 ——62.6%的受訪者認為,過去一年中,新聞編輯室的規模正在減小。 ——新聞從業者​​的年齡正在增長。 2013年,美國全職新聞工作者的年齡中位數達到47歲,比2002年時增加6歲。 ——從事新聞工作的女性比例增長了4.5%,但在美國新聞工作者中所佔比例僅略高於1/3。 ——美國少數族裔的新聞工作者比例從2002年的9.5%下降至2013年的8.5%。 ——約92%的美國全職新聞工作者目前擁有學士及以上學位,但只有37.4%來自新聞專業。 ——薪酬的性別差異仍然存在。 ——大部分新聞從業者​​聲稱自己保持獨立。 ——對工作的滿意度進一步下降。對工作“非常滿意”的新聞從業者​​比例從2002年的33.3%下降至23.3%。 ——對工作自主權的感受也在下降。 ——認為政府“監管”正在加強。 ——與以往相比,更多美國新聞從業者​​看重“分析複雜問題”的價值,而對“快速獲取信息”以及“覆蓋大部分讀者”的價值不太看重。 ——與以往相比,美國新聞從業者​​不太支持使用有爭議的技術來進行報導,例如利用政府和企業的保密文件。 ——社交媒體改變了新聞採集方式。美國新聞從業者​​對社交媒體的使用主要是用於獲取信息,以及跟踪競爭對手的情況。新聞從業者​​認可社交媒體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章: 騰訊科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