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全家店長縮小了?》在一個月內創造了250萬次的收看人次,
如果不靠社群擴散的力量估計要花費2500萬的媒體廣告(註),全家這次真的賺到了!
後來也有許多跟風,但都沒有全家成功,讓原也設計告訴你到底差別在哪裡。
註:以cost per view 經驗值估計。
先來觀賞影片:
剛開始,,這則廣告影片是被許多女生和媽媽身分的網友瘋傳(由facebook塗鴉牆觀察),
幾位可愛的小朋友穿上迷你制服,有模有樣的進行角色扮演當店長,
因為可愛童趣的對白而受到矚目和歡迎。
「我沒有帶錢耶,怎麼辦?」顧客跟小小店長結帳時說。
「那我借你。」 「你借我?這樣可以嗎?」
「可以啊。」
這雖然是廣告公司事先安排好的顧客和橋段,但小孩們天真逗趣的回答讓人覺得真實而不矯情。
顧客又繼續追問:
「那…沒有帶錢可以先拿走嗎?」
「可以啊….」
「不行啊,因為買東西一定要有錢。」
另一位小店長想想後立刻更正。
隨後,竟然還有一位小小店長大方的拿一把零錢送給顧客!
這些讓導演、編劇、觀眾意料之外的隨機反應,
絕對是《誰把全家店長縮小了?》廣告的成功條件!
電視節目也有萌創意
用可愛的小朋友來拍廣告,全家絕非首例。
N年前小兒利撒爾(感冒藥品)的電視廣告就已經引爆無數人的萌點,
連產品包裝都印上了這位小孩。
我感冒了~馬麻不讓我出去玩
小兒利撒爾
電視節目也是,例如韓國MBC電視台和中國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
也是以天真、童趣對話、任性、鬧脾氣等等小孩專有的特色, 屢屢呈現出意想不到歡樂效果。
而多年前有個日本節目《我家寶貝大冒險》,
《偉太廣告董事長-周筱俐》曾在新聞媒體採訪時說:
(全家)因為是老二的位置,必須要下更狠的功夫、更大的創意,
才能在一片血海裡面殺出新的路線!
可愛的小朋友們當然不夠狠、也不夠殺, 但既然可以在市場上成為受到注目的焦點,
肯定有創意的獨到之處。 《誰把全家店長縮小了?》大受網友歡迎,引起新聞效應,
隨後也有許多品牌跟進, 找小朋友來拍廣告。例如小小經理面試篇、小小OL裝大人對談、
小小夫妻逛賣場, 或是幫爸爸買養氣人參的兄妹等等,爭相在市場上露面,
有些依舊令人會心一笑, 為品牌留下好感印象,
然而較可惜的是,有些影片的瀏覽次數並沒有顯著的提昇。
為什麼不紅?網友神回覆
若以速食店品牌的《小小經理面試》這則影片當成對照組,
從網友們(觀眾們)在Motive粉絲專頁上的回覆可窺出一些端倪:
* 小朋友跟面試官的對話,讓消費者沒有共鳴 * 面試官萌過頭,反而成為焦點
* 速食店出現小孩、天經地義。全家裡出現小孩、出奇不意
* (好多品牌都推出類似廣告)消費者失去新鮮感了
* 有種大人在引導小朋友的感覺,不自然
* 小孩年紀不夠小~全家的比較可愛比較童真
* 大家喜歡看小孩子做出「出乎意料」的舉動,不同的情境,不同的故事。
* 人們會記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壯,但第二個登上月球的是誰?
* 小小店長太成功,印象太鮮明,後來的模仿味道太重,光看標題我還以為是全家的續作
很顯然並不是萌小孩出招,就一定可以成為品牌行銷的萬靈丹。
除了賣萌、賣可愛,我們更需要讓網友感受到創意和創新,
而實境秀甚至所有網路影片的必備元素「出乎意料之外」更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萌行銷」還會獲得票房保證嗎?
在今年的4月到6月,很多人一定會說:「Yes!你看全家的小小店長那麼紅」。
但往後,更多人應該會大力勸阻說:「No!因為很多賣萌小孩的影片都沒有成功!」,
這樣的態度轉變,很讓人玩味對吧!? 《
網路基因總經理-施俊宇》接受Motive專訪時,給了一句很直接又確實應該深思的答案:
不是全聯在賣『鬼跳舞』,汽車品牌也可以如法炮製一番。 如果只是跟風,
那消費者並不會買單,但如果出發點對了, 用兒童來拍影片的方式(未來)對網友還是會有效。
重點並不是萌行銷的形式,而是客戶(品牌)適合的調性以及要與消費者溝通的內容。
延伸閱讀:
萌力爆發!全家小小店長奪下YouTube第一季廣告影片冠軍.
《轉編自:Motiv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